0%

工具软件整理

2016年的第一篇博文,记录一下自己平常使用的一些软件。

IDE

Dev-C++

  • 平台:Windows

短小精悍,即写即编。

整个软件很小,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设置,基本的编译调试功能都有了,缺点是调试功能不太强。

CodeBlocks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

跨平台,支持多种编程语言,甚至可以开发QT。

重点是调试功能非常强大,以前只觉得VC的调试能力很强,可惜编译系统不是GNU一系的,没法用啊,好在发现了CodeBlocks。查看内存、调汇编什么的完全不虚。

文本编辑器

Sublime Text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

原本只是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,但其扩展能力非常强大,因而现在已经打造成我平常最常用的IDE了。唯一的缺点是没法断点调试。

并且自带vim模式哦。

Github上面出的Atom也用过一段时间,最后还是跑回来用回这个了。

最近微软出了个VS的精简版编辑器,不知道效果怎么样。

Haroopad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

最早我用过像“作业部落”那种在线的编辑器,处理本地文件比较不方便。

Sublime里面也有能够实时显示Markdown的插件,或者有人是在Sublime里面写,然后另外用一些nodejs的插件在网页中实时预览。

多方对比之后终于让我找到了这么个软件,支持多种格式多种主题,效果非常不错。

也是自带vim模式哦。

Visual Studio Code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

原本以为VS Code这个东西是从VS里面精简出来的,结果知道真相的我当时就傻了。

VS Code可以说跟Github的Atom师出同源,都是源自Electron这个开源框架(电子->原子,Github也真是会起名),也是微软相当少见的出的开源的软件。

其实直观地看VS Code跟Atom有几分相像,类似风格的界面,同样的关注重点在极强的可扩展性上,同样拥有大量插件。虽然Atom的官方页面上吹得很厉害,然而不得不承认微软就是厉害啊。自己在电脑上装一下试试就能明显感觉到,Atom卡得要死,然后VS Code则是相当顺滑。

VS Code上面的Markdown插件可以很方便地生成预览,虽然目前好像还没有做预览和编辑的同步滚动,然后貌似也还不支持Mathjax,但是用起来已经相当舒服了。因为我主要用Markdown还是记录Hexo博客,Hexo的很多扩展功能本来就是一般的Markdown编辑器显示不了的,所以少点功能对我来说影响不太大,用hexo s直接本地查看博客效果作为预览就好。

所以Haroopad已经被我卸掉了…0.0

然后VS Code上面还做了个很厉害的C/C++调试器,几乎能做到跟VS差不多的调试功能,只是目前还在开发中,可以期待一下。如果这个完成的话,可能我也会把Sublime Text给卸掉。界面方面,习惯了Sublime之后,对VS Code确实不是特别满意,不过还可以接受。

浏览器

IE11

  • 平台:Windows

感觉微软家族里面最不受待见的就是这个了吧,响应速度慢、各种各种问题。

但是不得不说这还是日常最常用的。

尤其是一些一直没有更新过的旧网页,是用很老的IE内核写的,新版的浏览器根本兼容不了上面的Js(长大的信息门户教务系统就是这样,非IE兼容模式不可正常使用啊)。

对我来说,IE最重要的功能是同步,两台Win10的笔记本,微软账户的同步功能很有用。

Microsoft Edge

  • 平台:Windows

以前电脑上除了IE以外,我还会装个Chrome。

自从更了Win10以后,我发现Edge很好用啊。

后来的版本也能跟随微软账户一起同步了。

唯一的想吐槽的是收藏夹管理是谁做的…整理收藏夹简直反人类!!!稍微动一下它就自己又乱了。oh…已弃疗。

Chrome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、Android

这个没啥说的,最强大的浏览器不为过吧?

也是用了好多年了,然后装了卸,卸了装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太喜欢电脑上装太多浏览器,然后就是发现普遍大家不太接受的微软系浏览器我用着觉得还行,再有个原因是Chrome的好多功能都被墙掉了,也是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。

现在设备多起来了,平时要工作的平台也多了,于是就又把Chrome下回来了。。。-_-

Chrome的同步能力真心好用,Windows、Linux、Android几乎可以做到无缝切换。

媒体播放器

Windows Media Player + K-Lite Codec Pack

  • 平台:Windows

极力推荐这个插件!大概是Win7时代发现的这个东西,一直用到现在。

其实系统自带的WMP很好用的啊,紧随系统,并且在智能手机还没现在这么火的时候,像DLAN这些功能很早版本的WMP上面就已经有了(还记得4、5年前用MX一代随意控制电脑放歌的时候,现在都出到MX5了)。

K-Lite Codec Pack这个插件完全弥补了WMP的短板,即支持的格式不多的问题。装完之后我是没发现还有什么格式是WMP打不开的了。

以前暴风这些都是干干净净就是个本地播放器,现在一打开就是各种广告、各种在线资源。然而我什么都不想要啊!!我从网上下好了资源,只想找个干净的本地播放器看就好了啊!!

So,WMP+KCP就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
网易云音乐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Android

啥都不说了,最完美的在线音乐播放器,没有之一。

最近出了Win10应用商店版,可以完全替代PC版的了,满分!!!

同步软件

OneDrive

  • 平台:Windows

因为有两台电脑的同步需求,同步文件用的软件也是我一直都在找的。

以前感觉用过的最满意的是DropBox,可惜后来好像是被墙了…坑。

后来Win8开始用系统自带的SkyDrive,也就是现在的OneDrive。

当年SkyDrive也是各种坑啊,文件稍微一多就出错,而且对网络要求比较高,网差了基本就传不动了。

现在更新完了之后最新版的OneDrive非常好用,上传下载也是非常快。

坚果云

  • 平台:Windows、Linux、OS X、Android、iOS

全平台支持,而且可以自己选定文件夹进行同步,支持增量同步。

没有了DropBox之后,一直都不知道该去哪找有这样功能的同步软件,师兄推荐了一下,果断用上了。

自从Yoga上面装了Arch之后,在Yoga上开Windows的次数就少了很多了,大部分工作能在Arch下完成的都不太想切到Windows里面去。

我需要的多平台同步功能主要是博客,现在本地的hexo是整个目录都在OneDeive上面,两台Win10笔记本同步的效果倒是还不错。因为考虑到同步冲突的问题,我只把hexo的source目录扔到了坚果云上进行同步,这样稍微产生冲突的时候,出问题的文件也比较少,可以手动调整过来。

Linux和Android上主要改一下source中的Markdown文章,然后生成博客和上传的工作还是换到Windows下完成,这样可以保证hexo的稳定性。


待续…